NMN在人工膜中的滲透性表現
煙酰胺單核苷酸(NMN)作為NAD?合成的直接前體,近年來因其抗衰老潛力成為化妝品領域的焦點。然而,其皮膚滲透效率及穩定性始終是應用瓶頸。202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,通過人工膜模型(Strat-M)系統評估了NMN在酵母發酵濾液(YFF)中的滲透行為。
人工膜驗證
研究采用Franz擴散池結合Strat-M人工膜,模擬人類皮膚三層結構(角質層、表皮層、真皮層)。結果顯示,NMN在YFF中的滲透呈現顯著區域特異性:MALDI-IMS成像證實,NMN分子僅富集于乳頭層真皮(含成纖維細胞的活性區域),而未穿透至更深的網狀層或皮下組織。這一發現解決了長期以來關于NMN能否突破角質層屏障的爭議——其334 Da的小分子量(<500 Da)符合透皮吸收的理想范圍,但親水性限制了其深層擴散,恰好使其停留在膠原蛋白合成的關鍵靶點。
穩定性突破
游離NMN在水溶液中易水解為煙酰胺(NAM),半衰期僅數周。而該研究發現,YFF通過三重機制顯著延長NMN活性:
1. 分子保護:酵母發酵產物中的多糖與有機酸通過氫鍵穩定NMN結構;
2. 緩釋效應:YFF的膠體特性降低NMN擴散速率,20°C下半衰期延長至7個月;
3. 協同降解:NMN降解生成的NAM本身具有美白功效,形成“雙效遞送”。
功能驗證
體外實驗中,1 mM NMN-YFF處理人成纖維細胞24小時后,I型膠原蛋白分泌量提升120%(p<0.05)。機制上,NMN通過提升細胞內NAD?水平,激活SIRT1/AMPK通路,從而上調COL1A1基因表達。值得注意的是,YFF中的氨基酸(如脯氨酸、甘氨酸)可能作為膠原合成的底物,與NMN產生協同效應。
該研究為NMN護膚品開發提供了三大范式:
精準遞送:利用人工膜篩選最優載體;
配方設計:通過調節濃度與pH值,平衡NMN穩定性與滲透性;
功效延伸:降解產物NAM的額外美白價值,可設計“抗衰+美白”復合產品。
盡管人工膜無法完全復制活體皮膚的動態代謝,但這項研究首次量化了NMN的透皮行為與生物學效應的關聯,為后續臨床試驗奠定了基礎。未來需進一步探索YFF中具體活性成分對NMN滲透的調控機制,以及長期使用下的安全性評估。
參考文獻:
[1] Betsuno R, Yamane T, Tsuji H, et al. Permeation of Nicotinamide Mononucleotide (NMN) in an Artificial Membrane as a Cosmetic Skin Permeability Test Model[J]. Journal of Cosmetic Dermatology, 2025, 24(5): e70222.
*特別說明 - 本文僅作資訊科普用途,不能代替醫生的治療診斷和建議,不應被視為對所涉醫療產品的推薦或功效證明。涉及疾病診斷、治療、康復相關的,請務必前往專業醫療機構就診,尋求專業意見。